close

 



憶兒時-悼念嬸婆

 


If I can stop one heart from breaking,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
If I can ease one life the aching,
Or cool one pain,
Or help one fainting robin
Unto his nest again,
I shall not live in vain.

 

                     Emily Dickinson (1830 - 1886)

 

 


 

 

有人還能想起學齡前的人與事嗎?

 

婆是那段記憶最深刻的人事,

 

記憶中在她家我有屬於自己的整組玩具,

 

叔公或表叔時常以機車帶我到北港遊玩,

 

所以他們年輕時的照片裡,

 

都有我小時候皺著眉頭的表情,

 

那時候的機車相當現在自用車

 

照相機是從相館租借來的

 

相片中的小女孩一點也不可愛,

 

為何他們會喜歡帶著她呢?

 

 

 

有一段記憶是我懷著期待之情

 

父親再次送我回到嬸婆家

 

我立刻翻找屬於我個人的辦家家酒玩具

 

婆說大概送別人了,但仍從天花板夾層

 

找出幾樣單件,已不是整組的,

 

晚餐桌上的菜餚變得很少,

 

但她擔心我吃不飽地問:再開個罐頭?

 

我搖搖頭說不,但想再吃點炒花生,

 

於是跑進廚房看看炒鍋中的花生,

 

第一次知道好吃的花生

 

是用沙子炒熟又不焦黑~

 

有一天傍晚聽到捏麵人從門口經過

 

我趕緊跑出去看,許久

 

任憑叔公叫喚也不理,

 

表叔問我想買哪一個,

 

我挑了一組家鵝與蛋的造型

 

其實那時我只想知道如何做捏麵人

 

並非真想吃那玩意兒~

 

隱約可以感覺嬸婆家的經濟較差了

 

 

 

這個月常到西南沿岸的觀光景點

 

當遇到當地人問起:曾來過嗎?

 

不免又勾起小時候的旅遊記憶…..

 

那段跟著婆的日子隱隱約約

 

如同被歲月洗過的灰暗影像

 

但愉悅期待的情緒卻是顯明的

 

 

 

母親曾主動提起當年

 

因為我襁褓時即患小兒哮喘

 

那時年輕的父親在服役

 

年輕的母親尚需單獨照料一子

 

我卻如此多病難養育

 

於是曾祖母詢問家族中有誰能照護

 

最後由開西藥房的叔公將我抱回撫養

 

而另一個醫師叔公也住附近

 

 

 

這說法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因為母親在家族中不太有人緣

 

以及重男輕女的觀念

 

相當貧困的家族長輩

 

沒有多餘能力面面俱到

 

 

 

每次過年回鄉下

 

母親都叮嚀我去看看嬸婆

 

敘說當年嬸婆雞婆抱我回去

 

但終究有恩情,該當去問候

 

母親總是表現得很大方

 

但是記憶卻充滿許多恨

 

 

 

她不斷敘述那些陳年舊帳

 

諸如幫助表叔學費,老家建物翻修….

 

以及嬸婆擔任管家時

 

買肉菜都私報公帳,

 

對長年臥病的她

 

熱潮冷諷為少奶奶端架子

 

 

 

這些我都當作是連續劇情節

 

就我這些年的觀察心得,

 

出生在二戰前後的世代觀念

 

大家族經濟資源是共享的

 

因此父親或許不認為

 

嬸婆有假公濟私的行為

 

 

 

高中時兩家衝突表面化

 

我仍如往常一樣不當一回事

 

這裡走走那裡晃晃到表叔家

 

表姑忍不住說出當年寄養的原委

 

因不忍讓身上常有傷痕的我繼續受虐

 

才帶我遠離壞脾氣的年輕母親,

 

嬸婆並不希望因而破壞我母女感情

 

那一次之後我的立場有些尷尬

 

而逐漸與她家疏遠,尤其是表姑,

 

雖然她看到我時,會唸唸有詞地:

 

與小時候都不像了!

 

 

 

虐兒傾向的母親形象

 

這個我是有記憶的

 

挨打的原因都很奇怪

 

例如與鄰居玩在一塊

 

她覺得沒有淑女風範

 

小學二年級考了第一名也挨打

 

因為鋼琴老師說我沒好好練

 

剛上國三時是最後一次

 

我已懂得要躲,要逃……..

 

之後開始語言暴力

 

說我嘴巴太大,長得太醜,

 

過了適婚年齡沒結婚

 

則認為有美容的必要

 

以彰顯她有相當前衛的觀念

 

直到現在她都還會編排一些理由

 

說當年她的教養觀點與一般人不同

 

 

 

對於外婆如何虐待她的往事

 

則敘說了不下幾千次

 

甚至懷疑外婆不是她親生母親

 

但這點我倒是從沒懷疑過

 

即使別人錯以為她才是我的後母

 

雖無法證明她的暴力來自的成長經驗

 

但我相信年輕美麗的母親

 

可能是產後憂鬱症或是不堪忍受現實壓力

 

而將壞脾氣轉移到被他視為是個負擔的弱者

 

 

 

成長的過程我學會了「自己高興就好」

 

反正不必特別表現,以博得她的母愛

 

現在還會當面質疑她的孤傲與勢利

 

一一提出她過去的罪狀

 

讓她花一點腦筋去回想

 

免得老人癡呆日益嚴重

 

 

 

生長在同一家庭的另兩位子女

 

卻是迥然不同的成長經驗

 

對於母親,他們習慣索取

 

通常是有求必應

 

知道「家」是他們的「靠山」

 

對「家」的信賴與需求,使得他們早婚

 

而我在高中就有離家出走的經驗

 

對「家」沒有依附的情感

 

自然不會追求婚姻與家庭

 

因為在我的成長經驗裡

 

那不一定是「愛」的殿堂

 

 

 

現在我,還能冷漠地

 

聽母親敘說

 

她受虐的童年往事

 

陪她看連續劇

 

要我記得匯款繳房貸

 

我卻要租屋在外

 

想買自己的房子

 

卻不能借用自己的存款

 

 

 

這些年我學習到母親的大方

 

但不希望有她這麼多牢騷

 

以及不安的過往~

 

嬸婆的去世,

 

感念她的慈愛

 

或許要懂得放下,

 

希望母親別再計較過去

 

能當親人一定是

 

累積幾世的深緣

 

無論是善緣或惡緣

 

或是所謂欠債之說

 

都希望在這裡終結

 

這世唯一的祈求!

 

小時候騎機車帶著我

到北港閒晃的叔公

於2013年10月1日辭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加菲貓的點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